樅陽縣統計局
(2016年4月13日)
2015年,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,全縣人民在縣委、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,積極應對經濟下行挑戰,攻堅克難,真抓實干,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。
一、綜 合
初步核算,全年生產總值(GDP)[2]194.7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4.3%。其中,第一產業[3]增加值34.1億元,增長3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107.0億元,增長3.0%;第三產業增加值53.6億元,增長8.4%。三次產業結構為17.5:54.9:27.6,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8.3%。人均GDP 20174元,比上年增加412元。
全年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人數0.77萬人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.12萬人。年末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為4.0%。
二、農 業
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.01億元,比上年增長4.0%;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.95億元,增長4.0%。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.71萬公頃,其中稻谷種植面積8.48萬公頃。棉花種植面積0.54萬公頃。油料種植面積2.12萬公頃。蔬菜種植面積0.67萬公頃。
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
產品名稱 |
單 位 |
絕對值 |
比上年增長(%) |
糧食 |
萬噸 |
50.44 |
0.76 |
油料 |
萬噸 |
4.24 |
2.05 |
棉花 |
萬噸 |
1.01 |
0.22 |
蔬菜 |
萬噸 |
14.46 |
18.69 |
全年糧食總產量50.44萬噸,增長0.76%。全年油料產量4.24萬噸,增長2.05%。棉花產量1.01萬噸,增長0.22%。蔬菜產量14.46萬噸,增長18.69%。
全年肉類總產量4.32萬噸,比上年增長0.77%。禽蛋產量3.06萬噸,比上年增長0.68%。水產品產量8.62萬噸,比上年增長1.41%。
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9.73萬千瓦,比上年增長3.2%。農用拖拉機1.72萬臺,增長3.2%;農用運輸車0.14萬輛,下降0.6%。全年化肥施用量(折純)3.80萬噸,增長1.4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[4]221戶。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3.94億元,比上年增長2.7%,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6.64億元,增長2.2%。
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36.97,比上年減少16.25個百分點。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2.82億元,下降4.9%;實現利潤21.03億元,下降23.1%。
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3.03億元,比上年增長5.7%。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[5]191.89億元,比上年增長9.6%。其中,工業投資97.55億元,比上年增長19.2%。分產業來看,第一產業投資6.44億元,增長5.1%;第二產業投資97.55億元,增長18.7%;第三產業投資87.89億元,增長1.2%。
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.93億元,下降17.1%。商品房銷售額5.25億元,下降55.9%。
五、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
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.51億元,增長11.5%。其中,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為15.80億元,增長10.9%。全年進出口總額2408萬美元,比上年下降57.5%。其中,出口1772萬美元,下降64.8%;進口636萬美元,增長2.0%。
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9萬美元,比上年下降89.3%。
六、交通和郵電
全年旅客運輸量787萬人,貨物運輸量2301萬噸。旅客運輸周轉量40484萬人公里,貨物運輸周轉量640736萬噸公里。
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[6]1.93萬輛,比上年增長31.1%。年末民用轎車擁有量[7]1.62萬輛,比上年增長16.4%。
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.48億元,比上年增長1.8%。其中,郵政業務總量0.80億元;電信業務總量2.68億元。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5.84萬戶;移動電話用戶36.49萬戶;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5.52萬戶。
七、財政和金融
全年財政收入11.4億元,比上年下降20.2%。其中,稅收收入8.88億元,比上年下降19.2%。地方財政收入7.68億元,比上年下降19.6%。財政支出31.76億元,比上年增長4.8%,其中民生支出27.55億元,增長10.0%。從重點支出項目看,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14.1%,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4.1%,城鄉社區支出增長99.3%,科學技術支出下降16.8%,教育支出增長0.7%。
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年末余額為287.05億元,增長15.8%。其中,住戶存款人民幣余額238.03億元,增長18.0%。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年末余額為83.93億元,增長9.2%。
八、教育和科學技術
年末全縣有普通中學44所,當年招生1.27萬人,在校學生4.05萬人,畢業生1.69萬人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,當年招生數0.09萬人,在校生0.29萬人,畢業生0.15萬人。全縣有小學145所,當年招生0.60萬人,在校生3.95萬人,畢業生0.82萬人。全縣幼兒園52所,在園兒童1.36萬人。
2015年全縣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|
|||
|
|
|
單位:萬人 |
指 標 |
招生數 |
在校生數 |
畢業生數 |
中等職業教育 |
0.09 |
0.29 |
0.15 |
普通高中 |
0.48 |
1.59 |
0.73 |
初中階段 |
0.79 |
2.46 |
0.96 |
小學 |
0.60 |
3.95 |
0.82 |
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,認定高新技術產品3項。全年專利申請量892件,專利授權量345件。其中,發明專利申請量517件,發明專利授權量25件。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40項,技術合同成交額470萬元。
九、文化、衛生和體育
年末全縣有文化館1個,鄉鎮文化站22個,公共圖書館1個,博物館(含民營博物館)2個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,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,廣播電臺1座,調頻轉播發射臺1座,電視轉播發射臺3座。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%,年末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%。全年出版報紙1種,總印數1萬份;期刊(雜志)1種,總印數2.2萬份。年末全縣共有各級檔案館2個,館藏檔案資料6.70萬卷(件、冊),庫館總建筑面積1777平方米。
年末全縣共有醫療機構(含診所、衛生室)303個,其中醫院7個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80個、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個、其他衛生機構12個?;鶎俞t療衛生機構中,衛生院21個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24個、村衛生室235個。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,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、??埔卟》乐卧海ㄋ?、站)1個、婦幼保健院(所、站)1個、衛生監督所(中心)1個。全縣衛生技術人員2095人,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17人,注冊護士1047人。鄉村醫生和衛生院805人。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859張,其中醫院、衛生院床位1859張。全縣全年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97.95萬人次。
全年發展二級裁判員11人,三級裁判員15人,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20人。全縣有體育場館1個。全年共舉辦百人以上體育健身活動8次,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總人數32萬人次。
十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
年末全縣戶籍人口 96.62萬人。其中,城鎮人口39.77萬人,鄉村人口56.85萬人。據計生部門統計,2015年,全縣全年人口出生率9.97‰,比上年減少0.25個千分點;死亡率4‰,上升0.09個千分點;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5.97‰,減少0.34個千分點。
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1元,比上年增長10.0%。全縣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738元,同比增長12.3%。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[8]為36.5%,比上年上升2.6個百分點。
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2元,比上年增長9.5%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4326元,同比增長15.6%。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.6%,比上年上升2.1個百分點。
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7元,比上年增長9.4%。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538元,增長8.6%。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.5%,比上年上升3.2個百分點。
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.67萬人;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0.50萬人,其中城鎮職工參保人數為3.05萬人;參加工傷、生育、失業保險人數分別為2.07萬人、2.25萬人和1.62萬人。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53.55萬人。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83.48萬人。
全縣年末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0.59萬人,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1.34萬人。年末全縣有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23個,擁有床位3310張,供養人員382人。
注:[1]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。
[2]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。
[3]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,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(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),第二產業指工業(不含開采輔助活動,金屬制品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)和建筑業,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、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。
[4][5]2011年國家統計制度改革,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,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和房地產。
[6][7]民用汽車擁有量和民用轎車擁有量由縣公安局車輛管理所統計。
[8] 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。